一、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本创新引智基地于2019年申请并被教育部批准,项目负责人为我校陈峰书记。主要目标是形成我国城市群交通方面的一流基地、一流队伍和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将在城市群交通特征挖掘与瓶颈识别、多模式交通网络融合规划、空天地一体化交通风险管防控、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全寿命智慧管理优化等方面开展一流研究。团队外方引智成员包括澳、美、欧12名国际一流科学家和17名国内人员组成。国内团队见图1所示。

1基地中方科学家团队

基地将建成城市群交通方面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引领基地,形成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续规划、建设与管理完整体系,联合建设多模式交通网络融合规划西部城市群交通诊断技术空天地一体化交通风险管防控技术国际合作实验平台,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二、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本中心立足长安大学在交通运输工程“双一流”学科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等领域的卓越科研基础,汇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领域的领军人才,探寻数字道路整体建设与管理机制缺失的解决方案。工程研究中心将基于数字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理论及其实现技术,在智能感知、云端大脑、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方向探索颠覆性的实现方式,在交通大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字化、智能道路养护与智慧化管理等领域形成示范性、引领性的综合应用,并研发具有海量数据存储、超大型数据模型驱动、多源数据融合、群体协同智能、人机共融能力的数字道路建设与管理平台,探索下一代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平台研制关键核心技术,助力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的产业转型和服务升级,打造基于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新产业模式。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本中心将积极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交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持续培养高水平工程化人才,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并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三、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实验室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针对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探索能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损耗与生产成本的路、桥、隧等交通基础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拥有近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实验室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通过交通运输部认定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1、人员构成

现有全职人员43人,高级职称任职资格18人,中级职称任职资格23人,形成了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梯队,学术方向特色鲜明、学术交流活跃、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2、研究方向

实验室紧密结合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形地质复杂、灾害频发、线形不良路段多、交通系统衔接与均衡不好、智慧化管理水平滞后的现状,注重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设施风险管控技术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基础设施管养智能平台应用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设施修复循环材料及工艺应用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3、研究内容

1)生态环境与灾害监测技术

2)交通设施结构安全监测技术

3)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技术

4)应急状态下路网交通流管控技术

5)路网运行动态管理平台搭建与应用

6)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慧管养平台构建

7)交通基础设施低排放管养技术研发与应用

8)公路废弃材料资源化利用及可持续道路材料研发

9)西部特殊区域公路边坡处治工艺应用

(二)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室实验室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包括智慧交通大数据综合创新平台、自动驾驶仿真平台、交通控制与仿真平台、轨道交通智能调度仿真实验平台等四个平台,配置187台试验设备,总价值约1680万元。

(三)研究能力及水平

实验室紧密结合公路交通、城市交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秉承产学研结合的办学宗旨,承担了大量的产学研结合科研项目,在公路行业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能够为西部地区和交通行业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近三年来,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712篇,获得授权专利469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6项,国家级奖励1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各类科研课题权584项,年均总经费4139.7万元,年人均经费91万元。

(四)人才培养

实验室已培养交通工程、道路总体两大方向近1600名硕、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在交通与道路总体工程研究所发展的60余年里,逐渐拓宽了研究领域,除了具有优势的交通规划,道路路线工程领域外,在交通安全、城市轨道交通、道路路线智能化测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等方向均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研究生教育所涵盖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与设施、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与运行管理、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网络与分析、交通流基础理论与应用、交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综合交通与枢纽、交通政策与经济、交通大数据理论与方法、智能化道路选线、基于BIM的道路真三维设计评价、空地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监控。

(五)合作交流

1、校企合作

实验室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3M中国有限公司、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通天下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有深度合作。

2、国际交流

实验室拥有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与国际相关大学、研究机构与管理部门存在长期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美国能源基金会、亚利桑那大学、南澳大学、ITE亚行地区可持续交通发展部、加州交通厅、美国都会区规划组织协会、印度科学研究院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同时,依托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每年派出2-3名青年教师前往欧美等国家进行交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