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前身是“汽车运用工程”与“运输管理”专业,其专科专业的创办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本科专业的创办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1951年,西安汽车机械学校开始招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大、中专班。1954年,汽车技术管理与维修专业学制改为四年。1956年,成都并来汽车专业四个班。 1957年,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10名越南留学生进入汽车专业学习。1958年,在郭可察等老师的主持和指导下,设计制造了第一辆微型小轿车。1958年,北京公路学院与西安汽车机械学校合并成立西安公路学院,同时设立西安公路学院汽车系,招收汽车运用与维修、筑路机械、机械制造等专业本科生。1962年,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学制改为五年。1963年,汽08和汽09等班级被评为先进团支部后受到团省委、团中央的表扬,同年运输管理获批本科招生资格。1965年,开始招收运输管理专业本科生。1967年起,受“文革”冲击,本专业停止招生。1974年至1976年,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招收三届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恢复招生。1978年,“ABE型电容放电式点火装置”“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标准系列(JB1799--76)”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和“运输管理”专业调整为“交通运输”专业。2003年被认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05年被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被纳入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2012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招生。2014年被纳入陕西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被纳入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行列。2008年、2014年、2018年连续三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获批最早、持续最久的交通运输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已成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社会影响显著的一流本科专业,累计为交通运输领域培养了8000余本科毕业生。
办学条件方面,交通专业有着一流的办学支撑条件,拥有“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道路交通运输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国家级交通运输专业实验教学平台;拥有“汽车运输安全”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距离监测及防撞”两个国家级交通运输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拥有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商用车辆运用与制造领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还有,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输工程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发动机与汽车性能实验室等实验研究及教学机构等。此外,服务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实验设备原值超过6000万元,包括:道路交通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科研平台、驾驶行为信息融合与特征提取集成测试平台、人-车-环境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仿真实验平台、汽车综合(安全)性能检测平台、整车动力环境模拟激励与安全性能测试平台、以及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等。
专业师资方面,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师资实力雄厚,共有专任教师33人,专职教师25人,兼职教师8人。92%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占72%。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陕西省教学团队,百人计划团队和陕西千人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1个,是“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秘书长单位;拥有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人才库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师德标兵”等科研、教学的高级人才。教学团队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荣获《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壹等奖2项和贰等奖4项,包括:《行业性高等学校主体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强化实践教学,构建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及省级精品课和双语示范课程近20门等。团队持续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丰硕。
学生获奖方面,近年来,参与国家级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以及省级、校级的各种竞赛拥有各种专业竞赛、实践活动的机会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各类项目和竞赛本科生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12年以来,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本科生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85项,先后荣获各类全国性大学生竞赛17项,学生申获专利16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