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提升,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对接“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国际化涉外型人才培养,在交通工程专业设立了“国际工程班”,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行业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持续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科试验班”,实行“2+X”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早期科研训练,着力培养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优化培养模式,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
全面实施按照一级学科制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多措并举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调整学位授予条件,提高研究生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要求,提升研究生对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度。
加大领军人才引育力度,构筑一流学科人才高地。
实施全球一流人才汇聚计划和中青年优秀人才领军计划,瞄准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的人才资源,积极拓展面向国内外优秀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引聘渠道,发掘、吸引、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设立“绿色通道”、实行“一人一议”政策,不拘一格、灵活高效引聘人才。
强化学科方向凝聚效力,建设高水平学科团队。
加强高水平科研团队、教学团队、重大平台团队建设。精心编制学科建设方案、优化凝练学科方向,对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了人人有方向、人人进团队的归队梳理,组专业、学科方向责任教授等。
服务行业重大需求,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精心培育,重点突破,以“54321”建设工程与实施计划为抓手,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创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推进特殊环境公路基础设施全寿命服役理论与技术、公路交通高效运行新理论与安全保障新技术等重大研究方向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完成“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积极组织申报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输出中国交通高等教育,为促进国家对外战略的落地作出独特贡献,为建设世界“大交通”贡献中国智慧。为中国海外交通企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