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国际运输与物流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者:常青发布时间:2022-12-10浏览次数:619

2022122日,我院参与举办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国际运输与物流论坛(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于线上成功举办。


国际运输与物流论坛


该论坛以国际运输与物流新挑战为主题,特邀8位专家围绕国际运输与物流当前面临的新挑战分享他们的研究与思考。这包括减碳/除碳问题、运输能力共享问题、系统韧性问题、互联网攻击对海事行业的影响、低价值货物海事运输的挑战、改善全球供应链中的航运金融挑战等。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期望带动学界和产业界对这些挑战的思考和探索,推动国际运输与物流健康发展。这次论坛由WTC水上运输学部和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共同举办。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院长、《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主编、WTC水运学部主席葛颖恩教授主持论坛。葛颖恩教授对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组委会给予此次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忠心感谢,对与会嘉宾的参与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现并解决国际运输与物流的新问题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水平学术交流有利于推动高质量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副主编Jasmine Lam博士在国际海事组织(IMO)计划2050年实现航运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背景下,以新加坡为例,从技术层面、运营层面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方面综合阐述了海事运输脱碳(maritime decarbonization)的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悉尼大学商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Michael Bell教授及其团队成员Shengda Zhu博士和博士生Veronica Schulz以悉尼渡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以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同时满足载货和载客的运输需求(co-modality),降低道路拥堵,实现可持续交通。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授、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副主编吴盖宇博士基于加拿大北冰洋西北航道(the Northwest Passage in Canada)的相关数据,提出构建北极区域航行安全的韧性指数(resilience index),其结果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的现状。

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杨再励教授考虑到量化气候风险对交通影响的复杂性,构建了一系列适用于分析气候风险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气候对多种交通模式影响的研究中。他期望将其研究用于更广泛的交通领域以降低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杨冬博士探讨并对比了西欧、大湾区、长三角三个海事集群的差异化发展,提出地理属性和制度属性是导致三个海事集群产业关联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研究结果对于如何通过优化海事集群结构促进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副主编白茜文博士的研究开发了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航运大数据的聚类算法,以船舶实时位置和航行状态数据作为输入,结合空间信息和航运领域内的先验知识,以迭代的方式快速精准地识别港口中的锚地和泊位;为证明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适用性,其被应用于全球20个主要集装箱港口拥堵情况的测算。该算法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特征、地理环境复杂的港区亦可迅速、准确地识别出锚地和泊位,是监测港口性能的基础,对协助分析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海事大学谭志加教授以交通减排政策的出台导致运营和投资成本的增加为背景,用系统性的观点探讨了不同减排政策下多种交通模式的均衡。减排政策的出台可导致交通模式的转变,从而增加各方的成本,其研究可帮助政策制定者剔除无效的排放控制政策。

正在哥德堡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的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杨佳琳分享了其在Kevin Cullinane教授和葛颖恩教授共同指导下完成的最新研究。该研究同样以航运业节能减排为背景,采用动态模型衡量了美国、欧洲、亚洲绿色经济发展与好望角型、巴拿马型、灵便型干散货航运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发现了在全球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区域性和由于不同市场驱动带来的差异。

此次国际运输与物流论坛以发展性、全球性的视角探索交通运输与物流业的新挑战,丰富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沿。